高科技加持!合肥这里的田间地头大变化!
肥东县通过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让“一饭一蔬”的种植生产充满“热气腾腾”;以生态旅游产业重新定义乡村山水,让青山绿水成为村民的“幸福不动产”,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走进肥东县桥头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有着一间连着一间的玻璃温控大棚,棚里的西红柿、绿叶蔬菜等果蔬长势喜人,绿的茵茵、红的彤彤,各个色泽度高,品质好,放眼望去一片生机盎然,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这是一个处处有着科技元素的种植大棚。在棚内显眼处,挂有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着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在棚里还密布着各类传感器、气象仪及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棚内装有高清摄像头,能将果蔬的生长、采摘和运输等全过程记录下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溯源。”桥头集镇宣传干事丁一介绍,在该产业内,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农业科技,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和肥料利用效率。
比如说“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技术人员在电脑上进行操作,设定水和肥料的比例,开启总阀门后就能实现智能滴灌。
“灌溉直接关系着果子长得好不好,以往施肥是靠农民的经验,现在用精准化的数据和科学种植方式,用科学的数据保障果蔬成长,还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省工的效果。”丁一介绍。如今,在肥东县像这样的科技种植已形成产业,仅桥头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就涉及国光、复兴、竹塘三个社区。位于该产业园核心区的玻璃温控大棚由安徽开垦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设施大棚79.9万平方米,包括连栋玻璃温控大棚11万平方米,年产蔬果12000余吨,年产值4000余万元。
如果说田间地头是“生产车间”,那么仓储冷链保鲜设施就是关键的“运输环节”。桥头集镇通过配套建设2240平方米的仓储冷链保鲜设施服务中心,打通了“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之间的“*后一公里”。“果蔬在田头分拣,经过农残检测后,就进入冷链仓储室,低温环境能确保果蔬新鲜,降低果蔬损耗,从源头把控果蔬品质。”桥头集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分拣中心有2条蔬菜包装操作流水线亩地分拣需求。冷链仓储分为预冷、保鲜、储藏三大板块,仓储能力每批次约500吨,年储存蔬菜可达2万吨。“我们的果蔬除了直供周谷堆外,还与生鲜******等社区超市合作,采用基地直供方式,服务合肥市500个生活社区。”该负责人表示。
桥头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构建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农产品流通销售企业”发展模式,带动专业种植户200多户,园区内常年务工农民800多人,户均增收15000元,村集体可年增收30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在蓝山湾木艺小镇得到了生动诠释。走进这个占地近2000余亩的生态文旅项目,满目是绿色生态画面,生态环境优良。该项目依山而建,将旅游休闲与文化创意、生态农业融合发展,以春花、夏水、秋山、冬美食为四季旅游特色,以中小学生、青少年科普教育与拓展为服务重点,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文化小镇。
“这里曾有各种采石场、矿场林立,层峦叠嶂的秀美山峰被挖得坑坑洼洼,到处是‘伤疤’。”谈起它的“前生”,肥东县桥头集宣传委员葛利芳不禁感慨。为了解决采矿留下的“后遗症”,肥东县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开展植树复绿、打非治违、保林护山工作,促进全域生态修复,助力全镇转型发展。目前,老矿区里的植被全部成活,植被修复基本完毕,已经形成一个包括林地、草地、水域、湿地、景观于一体的生态系统。
“蓝山湾木艺小镇的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从前是荒山、荒郊,现在是人气旺、产业旺,改变了颜值、创造了产值。”葛利芳介绍,如今小镇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就业200多人,也让市民旅游休闲多了一个好去处。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