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跃升“新”意十足
依托“中华药都”的集聚优势,安徽雷允上快速构建起覆盖药材种植、提取加工、成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数据印证着融合发展的强劲动能:投产首年即实现4.3亿元销售额,2023年产值飙升至近7亿元,税收突破亿元大关,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通过工艺平移已承接总部7个核心品种,车间内自动化包装线正为价值数亿元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构筑产能“护城河”。
这家扎根亳州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正以创新力量改写罕见病治疗格局。尿素循环障碍(UCDs)作为致死率极高的遗传代谢疾病,曾因核心药物长期依赖进口而令众多家庭陷入困境。“我国每年新增300例患儿,过去家长不得不以每瓶5万美元的天价求购原研药。”岳进轻抚流水线上的制剂产品,“现在我们以不足进口价八分之一的价格,让救命药真正可及。”
创新投入的持续加码成为区域发展显著特征。全年归集研发经费超10亿元,上报总额居全市头部位,实现研发投入强度1.7%的新突破,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这种投入强度不仅体现在数字增长,更转化为创新体系的硬核支撑——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推动全区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突破30家。安徽瑞思威尔等领军企业依托创新平台,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矩阵。
技术要素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通过深化“四链融合”,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创下新高: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7.38亿元,同比增长50%;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83亿元,实现翻倍增长。在2024年安徽“双创汇”亳州专场上,8家企业与知名院所达成1350万元产学研合作项目,预计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展现出创新协同的乘数效应。
“我们将持续擦亮‘高新’底色,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再增长20%以上。”亳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张艳表示。当前,亳州高新区正以“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加速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梯队,通过创新能级提升赋能“药都新城”建设,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篇章。(记者 赵琳琳 丁圆/文 陈显锋/图)
当千年药都遇上科技创新,亳州高新区正演绎着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的“双向奔赴”。从九方制药智能化车间里“50公斤葛根提炼5公斤高纯度原料药”的技术突破,到雷允上药业依托产业生态构建的全链条产能“护城河”,再到沃泰生物以“不足进口价八分之一”的罕见病药打破国际垄断,科技创新如同“金钥匙”,打开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新境界。
数据背后,是园区以“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为抓手的创新生态构建——梯度培育体系让企业“引得进、长得大”,产学研融合让技术“转得出、用得上”,政策扶持让投入“能持续、有回报”。这种“科技+产业+民生”的三维驱动,不仅让“药都新城”有了硬核支撑,更让传统中医药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出时代光彩。当智能生产线的机械臂与实验室的色谱仪共同勾勒出产业图景,亳州高新区正以创新之名,为“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写下蕞生动的注脚。(赵琳琳丁圆)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