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建议⑧|稳经济大盘背景下安徽未来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未来产业是颠覆性技术及其产业化所形成的新产品、产生的新业态,是支撑未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产业。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近年来,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加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未来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安徽省依托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本地创新资源,实施“4+N”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重点布局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探索类脑智能、新材料、元宇宙、超导技术、精准医疗等一批前沿产业,打造了中国声谷、世界量子中心、科大硅谷、未来科技城等未来产业名片,通过举办未来产业发展论坛等方式聚集产业发展资源,培育了一批领军企业。
据上奇产业通统计,截至2022年7月,安徽省已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88家,元宇宙相关企业2217家,云计算相关企业573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2057家,氢能企业80家,全省未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进程不断加快。
|依托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重点布局优势产业发展
安徽省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所、中科院合肥创新院等优势科研力量,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带动作用,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产业优势。
在量子信息领域,依托量子国家实验室和中科大量子信息团队科研优势,不断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拓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应用场景,量子信息产业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国*一,量子科学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达100亿元,具备了构建千亿级量子信息未来产业集群的条件。
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中国声谷”产业促进力量,以及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技术优势,建立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创新平台,打造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并带动全省智能机器人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协同发展。
在未来能源领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所牵头主攻先进核能等前沿技术研发,江淮、蔚来、阳光电源等企业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产业化应用,形成了高效、清洁、多元协同的未来能源研究与应用体系。
在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基因检测、再生医学与干细胞治疗、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取得积极进展,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医疗、脑科学与类脑科学成为引领生物医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不断跃升的科研实力和持续增强的产业化能力,也为安徽省集成电路、未来网络、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进一步提升安徽未来产业的措施建议
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创新优势突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但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为科学有效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建议安徽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开展产业前瞻规划布局。依托国内*级研究机构、高端智库,成立未来产业发展支撑机构,编制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未来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筹建未来产业发展专项支持基金,进一步凝聚发挥“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促进作用,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布局重点方向,谋划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培育领军企业、领军品牌和中国标准。
第二,持续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安徽省*级高校与科研院所力量,打造世界级未来产业创新平台,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吸引国内外*级人才落地,加强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力量,加快可控热核聚变技术、量子技术、类脑科学等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发挥重大科技基础项目溢出效应,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第三,加强场景创新与应用示范。围绕全省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培育产业应用生态体系,加大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建设力度,建立“量子+”示范产业园区,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拓展应用领域,以应用场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第四,统筹资源推动产业发展。聚焦重点发展方向,在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开发计划中纳入未来产业项目,积极参与跨国联合科研工程,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模式,同时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G60科创走廊为契机,统筹省内外创新资源,实施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共同创建未来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圈。
*后,带动传统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明确各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精准定位,根据区域优势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推动未来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协同发展,带动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助力安徽制造业强省战略实施,塑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文 / 国研智库未来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吴鹏飞)
感谢关注和传播“中国智库”微信公众号,我们会努力提供有价值的回报。
“中国智库”是中国发展出版社开设的新媒体账号。中国发展出版社是国家高端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单位,业务领域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研究咨询、论坛会展、智库园区等,致力于建设成为*流智库型出版传媒集团。除出版社本部外,旗下还有《中国发展观察》《经济要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报告》《新经济导刊》等期刊社和国研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国研智库创新科学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研智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亿维智源信息咨询中心、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机构。
原标题:《稳经济建议⑧|稳经济大盘背景下安徽未来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