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高新区瑶海工业园区逐步腾退老旧工业-安徽省
瑶海工业园区,是合肥新站高新区下辖园区,位于新站高新区二十埠河以东,主要集中在铁路编组站以南地区,属于工业集聚区。并初步形成了以新海广场为中心的东西两片居住区、中间一个工业集中区的结构布局。目前该地块内分布着不少产能较低的工业,在后期的产业升级中应逐步腾退老旧工业,鼓励项目实施单位通过自主、联营、租赁等方式对该工业园区内的腾退低效楼宇、老旧厂房等产业空间投资改造,带动园区产业升级。改造空间类型中,低效楼宇主要指整栋空置或正在使用但单位面积年区级税收低于200元/平方米,入住率偏低的老办公楼和商业设施。或现状功能定位、经营业态不符合合肥城市发展功能需求的存量办公楼和商业设施。老旧厂房指由于疏解腾退、产业转型、功能调整以及不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等原因,原生产无法继续实施的老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落后项目改造后,应重点支持和布局文化、金融、科技、商务、创新创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符合新站高新区产业发展定位的高精尖产业,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同时建设新站高新区瑶海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兼顾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务。今后发展将发挥瑶海工业园区区位特点,和紧邻北二环、东二环及地铁轨道交通3号线号线的交通优势,积极弥补瑶海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网友,您好:瑶海工业园位于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包公大道北、二十埠河东区域,现状主要布局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产业类型多为传统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片区内现有轨道3号线号线处站点。新站高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教基地,大力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创建*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协同的创新生态,聚焦“芯屏器合”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布局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格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因为前期产业发展统筹性前瞻性不够,在产业培育上缺乏统一规划,一些旧工业区物质形态老化、功能结构落后、配套设施不足、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一部分传统行业面临外部竞争加剧和内部经营管理不力的双重压力,已不具备竞争优势,项目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处在实际停工状态,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土地出租或转型为仓储物流等“小而散”的业态勉强生存,产值、税收等急剧萎缩,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新兴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高端产业项目对产业集聚和产业链配套要求很高,企业和人才对生活空间的配套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站区有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却面临无地可供的局面,导致优质项目外迁和优秀人才外流。为此,新站高新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动旧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2019年出台《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试点方案》,以瑶海工业园区为试点改造对象,为园区内存在布局散乱、产能落后、利用粗放、效益低下、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低效利用土地等现象的企业,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同时,2019年启动瑶海工业园片区转型升级规划研究工作,研究范围西至二十埠河、东北至新汴河路、南至包公大道,面积约7平方公里。主要通过对现状百余家企业用地布局、土地利用、产业类型、经营情况、税收等进行梳理分析,初步划分转型升级片区,并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分布对重点片区进行城市设计研究。依据研究,新站高新区规划在新海大道与当涂北路交口东北角结合轨道4号线站点布局一处公共服务中心,主要包括文化、体育、停车等公共服务功能。另,新站高新区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项目用地腾退及自主转型升级意愿等情况,适当补足办公、商业等产业配套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五高地一示范”的定位相比,与新站高新区建设具有影响力产业新城、高教新城、服务新城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快工业用地转型升级,通过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再开发,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水平、提升土地综合效益,既是拓展城市空间形态、促进产城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就其他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您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合肥”门户网站,在互动交流板块“合肥市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专栏窗口留言,我们将按照要求认真调查核实并予以回复。
本世纪初瑶海工业园区一度形成仓储、物流、机加工的聚集地。目前瑶海工业园区企业行业分布杂、传统行业占比高,隐患风险大,要及时完善企业出租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出租房准入、项目联审、产业准入等要求规范出租行为;根据各地块本身特点和规划情况,结合周边现状,进一步深入细致排摸,按照“一个地块一个定位”原则,分类施策,做好每个区域的近、远期产业布局规划;通过“拆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加快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整治提升和腾退工作,破解发展困境,腾出发展空间,有力推进新站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打赢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战,打造美丽开发区“治理美”。
网友,您好:瑶海工业园位于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包公大道北、二十埠河东区域,现状主要布局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产业类型多为传统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片区内现有轨道3号线号线处站点。新站高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教基地,大力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创建*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协同的创新生态,聚焦“芯屏器合”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布局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格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因为前期产业发展统筹性前瞻性不够,在产业培育上缺乏统一规划,一些旧工业区物质形态老化、功能结构落后、配套设施不足、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新站高新区内一部分传统行业面临外部竞争加剧和内部经营管理不力的双重压力,已不具备竞争优势,项目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处在实际停工状态,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土地出租或转型为仓储物流等“小而散”的业态勉强生存,产值、税收等急剧萎缩,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新兴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高端产业项目对产业集聚和产业链配套要求很高,企业和人才对生活空间的配套要求也越来越高,辖区有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却面临无地可供的局面,导致优质项目外迁和优秀人才外流。为此,新站高新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动旧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2019年出台《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试点方案》,以瑶海工业园区为试点改造对象,为园区内存在布局散乱、产能落后、利用粗放、效益低下、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低效利用土地等现象的企业,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同时,2019年启动瑶海工业园片区转型升级规划研究工作,研究范围西至二十埠河、东北至新汴河路、南至包公大道,面积约7平方公里。主要通过对现状百余家企业用地布局、土地利用、产业类型、经营情况、税收等进行梳理分析,初步划分转型升级片区,并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分布对重点片区进行城市设计研究。依据研究,新站高新区规划在新海大道与当涂北路交口东北角结合轨道4号线站点布局一处公共服务中心,主要包括文化、体育、停车等公共服务功能。另,新站高新区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项目用地腾退及自主转型升级意愿等情况,适当补足办公、商业等产业配套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五高地一示范”的定位相比,与新站高新区建设具有影响力产业新城、高教新城、服务新城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快工业用地转型升级,通过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再开发,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水平、提升土地综合效益,既是拓展城市空间形态、促进产城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就其他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您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合肥”门户网站,在互动交流板块“合肥市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专栏窗口留言,我们将按照要求认真调查核实并予以回复。
举报邮箱: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