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1年,合肥片区紧盯自贸试验区发展关键指标,精心谋划,创新举措,序时推进落实,交出亮眼“成绩单”。具体来看,新设市场主体近一万家,实有企业3.8万余家,占全区总量的85%;营业收入迈上五千亿台阶,达5348亿元,同比增长25%;直接利用外资突破八亿美元,达8.7亿美元。
同时,合肥中欧班列累计运行近1000列,服务范围从零星通达拓展到基本覆盖欧洲全境,覆盖16个国家、通达67个城市站点,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获批长三角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2021年,合肥片区聚焦片区定位,紧抓产业项目开展“双招双引”,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累计签约入驻项目639个,落地资金320亿元,一批大项目正塑造形成大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引进大众安徽新能源生产基地(一期)及研发中心、蔚来中国总部等重点企业项目,集聚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和配套产业生态闭环。2021年,片区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74.2%。
跨境电商贸易方面,建设的“一园一区一口岸”已集聚跨境电商企业400多家,月清关量从获批前的2万单增至100多万单,月交易额从53万美元增至3800多万美元,助力全市跨境电商2021年实现交易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53.6%。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增强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成立全国首个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入驻20余个海外留学人员科创项目,建设中德合肥创新园,打造中德国际会客厅,合作设立大众学院,中外合作范围、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2021年,合肥片区投资贸易便利度大幅提升,建设跨境电商海内外集散基地,创新“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定制包机”出口模式,境内境外双基地联动,开通定制出口专列和包机,助力皖货出海、皖货皖运从本土化率不足10%提升到60%。
同时,在全省率先实施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无感通关”,助力合肥经开区综保区年进出口额突破百亿美元。持续推进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企业进出口特定设备和原材料“先放后检”,平均每票货物通关时间5天、节省仓储费用4万元。
此外,合肥片区的服务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创投资,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已对85家科创企业使用产业化经费,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近16亿元。联合推广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服务科技类企业400多家、实现交易230多个、发券超1亿元。创新“科创企业信用贷款”,推出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纯信用贷款产品,支持企业50余家,贷款近1.5亿元。(记者王骏超)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