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屏汽合”到“集终生智”合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从京东方的全球*大尺寸超高清氧化物显示屏产品,到华米科技的全球智能可穿戴领域第二代人工智能芯片“黄山2号”;从蔚来汽车的高端SUV,到智飞龙科马的新冠肺炎疫苗……这些“合肥制造”,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技术工艺的突破,探究其背后却是先进制造业强大的产业支撑。
在信息技术加速变革的今天,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更将是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近年来,合肥市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2017年至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业稳增长工作四年六次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
高效转型,让制造业插上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翅膀”
从“制造”到“智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合肥市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让制造业插上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翅膀”。
“你好,我是设备诊断工程师,这个设备的故障原因主要是风机端轴承滚动体、保持架出现了损伤……”这是7月30日下午,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工程师与外地一家企业的远程通话。
合肥的工程师是如何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某个厂房的某个部件出现了问题?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工业互联网”。
容知日新是专业的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为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也就是说,犹如一个个“工业智能医生”,通过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安装的传感器,收集设备数据,实时监控设备的“健康”状况,并出具“体检报告”和诊断建议。这样不用人工检测,设备维护保养省时省心,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罗曼曼介绍,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风电、石化、冶金、水泥等10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看护设备数量达5万台,产品和服务也已出口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数字化带来更高的生产管理效率。
开展数字化转型,一批批工业企业“登云上网”。合肥培育1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25个优秀信息化解决方案,打造5家省级“网效之星”企业和4个 “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上云”提质扩面行动,累计推动1.3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唯有实现智能化,才能让制造业“聪明”且高效地生产。
在蔚来汽车合肥生产车间,机器手臂熟练地抓取、放置、切割、铆接,动作十分娴熟精准。仅在车身生产车间,就有超过300个机器人按照既定程序工作,自动化率达到了97.5%,处于国际领先。
如何鼓励智能化改造?政府政策引导非常重要,合肥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了“真金白银”。据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合肥创新实施智能制造“万千百”工程,将智能制造项目补贴比例提升到*高20%。 2020年,为194个技改项目补助资金4.06亿元,其中70个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项目获补助资金1.61亿元,占比40%;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超7500台套,累计培育117家智能工厂、1107个数字化车间。
低碳、绿色,也是转型的重要方向。合肥围绕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再制造集聚区、“中国环境谷”等载体建设,通过政策引领、绿色诊断、平台培育、项目带动四措并举,构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绿色制造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4户、绿色园区1家,169款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占全国总数的7.8%。
建立“链长制”,让“双链”互通畅通,锻造“产业地标”
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产业发展中*关键的两大链条,让这“双链”互通畅通,才能将如“珍珠”般的要素串成一条条耀眼的“产业项链”,锻造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产业地标”。
翻开合肥市的产业规划,时常可见“芯屏器合”“集终生智”这类同音词语,其概括的是以芯片产业、新型显示产业、装备制造和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智能家居等消费终端产品、生物医药产业、智能语音产业等,短短八个字,背后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条条产业链、一个个产业集群。
如今,合肥将“芯屏器合”改成了“芯屏汽合”,从“器”到“汽”,一字之差,更突出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关键地位。
去年,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合肥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在“链长制”的制度支撑下,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同时拥有存储,逻辑芯片2个方向12吋生产线万人,初步完成了产业布局,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快、成效*显著的城市之一。
“‘链长制’是个有效的黏合剂,能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有效融合”“‘链长制’的推行,可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困难”……在许多合肥企业家的眼中,“链长制”成为合肥发挥独特制度优势、高效应对疫情冲击的有力一招。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来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技术。近年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在合肥,量子通信,这一立足未来的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
7月30日,在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一台台黑色仪器陈列其中,它们就是国盾量子的核心产品——QKD产品 (量子密钥分发)。“QKD产品就相当于通信双方的 ‘密码本’或‘密码信使’,可以实现更安全的加密通信。 ”该公司项目总监周雷形象地说。目前,国盾量子通过自主、合作研发,在一些“卡脖子”的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上打破了国外垄断。截至6月底,该公司已拥有专利261项。在量子通信领域有效专利拥有量国内*一、国际领先,且多项核心专利获得安徽省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
当前,合肥正积极布局量子信息、类脑科学、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加快构建研发、转化和应用“三就地”的未来产业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量子大道”集聚量子关联企业近20家。
三方合力,营造政府支持、政策给力、创新创业环境优的“产业生态”
如今,很多人追求空气清新、水源清澈的自然生态,而企业家眼中*向往的,则是政府支持、政策给力、创新创业环境优的“产业生态”。
华米科技董事长黄汪用6年时间,带领华米科技公司成长为年营业额58亿元、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可穿戴领域领军企业。“公司初创期有技术但缺资金,是合肥市的‘创新贷’帮我们走出了困境。 ”黄汪说。
2020年4月底,蔚来中国总部项目落户安徽合肥,建立总部管理、研发、销售服务、供应链制造一体化基地。 “合肥有着*流的营商环境。我现在见到很多外地企业家,都会跟他们说赶紧来合肥。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说。
在不少企业家眼中,合肥优良的“产业生态”,是市场、政府、机构三方共同发力的结果。
政策支持突出“准”,降本减负突出“实”,创新创造突出“优”。在政策支持上,合肥持续完善以高质量发展30条为核心、产业专项政策为支撑、重大项目支持政策为补充的多层次产业政策体系,2020年兑现支持产业发展资金68.87亿元。构建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业态集聚、层次丰富的金融矩阵,设立总规模突破660亿元的产投系基金群,累计扶持企业超300余家,市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23个,投资金额6.08亿元。
在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看来,合肥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有为政府的智慧。无论是“屏”还是“芯”,合肥市委市政府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利用金融手段,采取创新性的做法,推动产业高地崛起。
降本减负,提振信心。 2020年,合肥市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累计减负160.96亿元,市级涉企收费清单由99项降至55项。今年一季度,全市3.8万户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6.1亿元,同比翻番。同时,合肥坚持创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政产学研用融合,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等机构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据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5%,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39.2%。 “下一步,合肥将继续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十四五’的目标定位,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将‘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地标,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该负责人说。(记者 王弘毅)
合枞高速吕亭南枢纽至枞阳北段将于本月...
中国致公党安徽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
乡村振兴路上,安徽有多拼?且看这组数字
坚持上下联动增强民主监督实效为高效统...
刘惠赴合肥经开区开展“优环境稳经济”...
合枞高速吕亭南枢纽至枞阳北段...
中国致公党安徽省第七次代表大...
乡村振兴路上,安徽有多拼?且...
坚持上下联动增强民主监督实效...
刘惠赴合肥经开区开展“优环境...
【沿着总*的足迹】呵护湿地 ...
稳居全国前10,解码安徽这个区高质量发展密码
合枞高速吕亭南枢纽至枞阳北段将于本月底建成通车
蚌埠河长制湖长制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合肥开通至大阪国际货运定期班机
合枞高速吕亭南枢纽至枞阳北段将于本月底建成通车
合枞高速吕亭南枢纽至枞阳北段将于本月底建成通车
蚌埠河长制湖长制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