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合肥未来潜力怎么样?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108

  16年的江苏高考,学的理科,物化等级分卡得心痛,但是选了离家近的安徽的几所211

  当时就在想,哪所大学愿意稍微降低物化等级,收了我这么个机灵鬼,它一定很具备发展的眼光。

  果不其然,上了大学后发现,学校环境很好,设施先进齐全,优秀的人很多。你只有在大学里走出去,才会发现,你之前吐槽的、鄙视的,其实是那个目光短浅又不愿有所作为的你。

  学校的生源已经越来越优秀,我接触到的安徽人也都很不错。我喜欢合肥,我对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我看到了她未来极速发展的新模样。

  听到对合肥的不满,一开始会觉得,啊真是这样,她发展得不好。再向周围看看,优秀的人仍在努力,优秀的老师、校友都在为合肥的发展供献力量……

  不可否认,合肥是一座很有接纳性的城市。她宽容友善,真诚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我,为我们,为每个在合肥求学、生活、打拼的人擎起一片蓝天

  未来合肥要按经济实力排,定会进入前20,且在2025年之前会实现这个目标。

  目前看来,未来一二十年科技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

  根据2018年的城市排名,人工智能方面,合肥排在前五,和深圳并列。以科大讯飞,合肥芯片为代表的中国声谷迅速崛起。

  量子信息不用说,以潘建伟,郭光灿为代表的中国科大的院士团队,正站在国际前沿,以此带来的一大批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可控核聚变方面,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是中国核聚变研究的总基地,同样走在世界前沿。

  当然,基础科研不能立即的转化为产业来发展,但是目前合肥市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正积极配合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化,积极配合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建设。始终定位工业立市的目标。这背后吸引而来的高端科研人才将是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

  那我就认真回答下吧。今年是年二十九,祝大家猪年大吉 ,家庭美满,事业顺利,学习进步ω・)

  合肥本身真的很像是全安徽的写照,合肥的各个区真的各有特点。直接上一张合肥行政地图吧

  合肥地名,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著《史记》,至今已逾二千二百年。地名的来历,缘由淝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归异出同曰肥,和大家说的土肥圆不太一样的QAQ

  庐阳区所在的这部分是传统的市中心,也可以叫“老城区”。很多亲觉得合肥作为省会不够看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到了合肥市中心一看。哇(●—●)这么多破楼。

  确实是这样的,特别是在这淝河内,基本都叫做某某厅宿舍,某某局宿舍,还有一个省委一百多栋居民楼,虽然里面自然环境没的说,但楼毕竟是80年代左右建成的,还有60年代建成的二层小楼。。。这里有很多这样的厅局宿舍,这些楼基本是拆不掉的,老一代领导虽然很多都不住在里面了,但考虑老同志是不可能拆的,不如往外发展,外头那么大片地不用白不用。

  更糟糕的是合肥为数不多的历史景点很多在这。逍遥津,张辽墓;步行街上走着走着,emmm?李鸿章故居?再走几百米?emm?有寺庙。牌匾明教寺,台上又书教***台。这是真内斗大省遗留的痕迹,曹操和孙权带着皖北皖南人名在这边干了一仗。。逍遥津离明教寺直线不过几百米。然后往南一公里就是包公墓。这些古景点都在庐阳区,旅客们来玩一看。这城市真破。。。

  但这边毕竟市中心,知名初中本部基本都在这,学区房都不便宜。配套设施齐全,自家到医院学校商圈地铁公园都是五分钟*多。

  合肥有句老话。站在寿春路桥看,往东都是穷光蛋,往西都是******犯。。。。。。

  瑶海区大部是工厂区,从寿春路桥坐车一路往东真的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来越破,我家曾经住的花冲那边,听说拆了五年拆迁没结束。有一次和妈妈去追忆,看到一个幽暗的灯下一个阿姨在做烧饼,我当时感觉回到了90年代我小时候。。。之后就是后怕,头疼。。。当然对很多刚来合肥发展的人来说,这边物价和租金是很友善的,房价也比较低,对应的是没有什么好学校,瑶海万达在合肥几个万达住宅房价是低的。

  蜀山区应该得名于大蜀山,科学岛,各种研究所及宿舍都在这边,政务区也是其一部分。基础建设的设计非常合理,街区基本是长方形的,路是直的,植被覆盖率很高空气很好,房价均价*高。。。

  国家是宗族的话,安徽算是其中一家。解放时,几个家住沿江的大兄弟互相争着要做大哥。毕竟经济发达,还能用长江发展航运,而且长江流域省份家的大哥都住在江边,没有道理不是这几个经济强力的兄弟当老大啊。

  正当几个哥们争得正欢,大家长来了一句“合肥不错,为皖之中。”几个有钱的哥们虎躯一震,合肥放下了正在玩的泥巴,糊里糊涂当了大哥。这时候,不仅几个家住江边的大哥不干了,家里有矿的,有鱼塘的都不干了。你个破合肥算什么东西要当我们大哥?去一边吧。但大家长的话得听啊,合肥拍拍身上泥巴,向四周瞧了瞧。西边是郑州,武汉,长沙,哪个不是工业重镇?东边就更不用说了,上海站在时代潮头早就放眼世界,南京六朝古都还是自己以前老大哥。这个当时玩着泥巴,流着鼻涕,名字还被人嘲讽的小屁孩只能和南昌兄弟招招手,一起懵***了。

  决策者也头疼啊,虽说大家长发话了,合肥是真的穷也没有经验。这样吧,把办事处设在你这,还是着重发展沿江城市吧,合肥点点头。之后国家说中科大你要不要,旁边一个不要,一个家没那么大,合肥点点头。东部省份的经济领头羊们得吃饭,得有人干活拼经济,安徽主力发展农业贡献劳动力吧,合肥点点头,毕竟自古农业和劳动力还算行。你看看,你上游是工业重镇,下游是东部省份,受点委屈,你们接纳下洪水,合肥点点头。

  家里其他兄弟不干了,怎么好事你都抢不来,坏事全往家里揽呢?你怕是个傻子吧,跟你玩个屁,兄弟们我们走,至少也得去徽京。合肥没办法,家里的钱得给沿江兄弟们用,然后看他们走向东部。合肥说,唉我也和你们一起去吧,去要饭,去拉人力车,去当保姆,去干苦力。安徽人穷,一时间传遍全国。

  日子就这样一点点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发展双子城,*终选芜湖。两个兄弟一起发展吧,芜湖毕竟不是大哥,让着点,这一让就是20年。到了千禧年合肥也做了几十年的大哥了,却还是没怎么长个子。被其他兄弟嘲讽,你看看中原几家大哥哪个不是身形彪悍。皖南的各兄弟嫌弃了合肥几十年更愿意和南京大哥一起玩。

  时间推移到2005年,合肥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不对啊,沿江几个弟兄吃了几十年粮,家里都想往外跑。芜湖集中发展了20年,起色也没多少?我好像才是大哥吧?这时也遇到了两条金龙一座金山:死命发展合肥市。大拆违大建设开始。之后十年成为世界发展速度*快的城市。大家伙都好奇,有的来合肥看了。拆的面目全非的就是个大县城,还不如我们家,于是又开始说合肥的不是,这一说法到合肥破路修地铁达到*盛。

  接着合肥那年房价是世界增长*快的。呸,泡沫经济,卖地赚钱。却都不看合肥经济发展速度,*对值也不看全国水平。合肥算逑,自己发展不和弟兄们分享,TMD吸血鬼,霸占我们资源,NND霸都。大家都这么说,网上传来了,全国知道了。霸都?居然敢自称霸都?你个弱二线居然不把帝都,魔都看在眼里?躺***。全国传销重灾区覆盖了中部好几个省。合肥说我们得努力打传销,打着打着竟然成了传销之都?就对打击传销宣传多了,emmmm?躺***+1。公众号上开始把合肥和济南,西安,福州对标,当也喜欢南京对比,总之对合肥感觉,唉不行啊,你看人家几个都不错啊,你啊追上难。和南京对比时候基本就是你算个球。合肥:really nigger?但好歹能和中上游开始比了啊。然后网上,合肥不行啊这几个城市都比不过,估计不行了,也就这样了。合肥:行吧(ノ_ _)ノ。学乖以后默默弄吧,小太阳早就搞起来了,京东方也发展得不错,滨湖也差不多了,把省立医院给科大,吸引优质教育资源来。加入长三角城市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默默发展吧。

  卧槽?你凭什么带着自己弟兄加入长三角?你安徽是长三角吗?。奇怪了,你合肥加入什么中游城市群?这时候家里兄弟们终于团结在了一起。你下游再BB就把你们当泄洪区,我们不干了。有的默默走向电站,要不我拉你们电闸?还有的拿起电话,回来吧,不用去外面做劳动力了。也有人开始慢慢看清楚,这个大哥发展不好,全家都得饿肚子,出去打工,倍受歧视。当然现在还有精神南京人一直说合肥是个土嗨。在合肥经济总量到达南京前,他们会一直这么说,当合肥持平南京他们会说合肥没文化底蕴,当合肥超过南京,他们会变成其它城市的精神人,当合肥能上海肩并肩。那时候全球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世界。

  合肥吃苦吃了这么多年了,不怕穷不怕累了。城市定位,这两个经济带,城市群已经定了,米字高铁网建设完毕。几条地铁线一起在建,争取五年内把地铁网铺展好。做好城市群的衔接,科技成果萌发。

  作为合肥土著,我惊讶于2017年合肥春节空城率全国第三,仔细想想除了在菜市场和超市很少听见合肥话了。更多从五湖四海来的新市民来到了合肥,带来了活力,当然也有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就让合肥来背锅吧。至于吐槽合肥工资低,房价高的小伙伴,你们说的都对。想来搞传销的,emmm,这边JC对你们下手很黑的,自己掂量一下吧。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大经济区。北起通扬运河,南抵钱塘江、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现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一大都市圈。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目前国务院扩容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共有30个城市,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1.59亿。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来自百度

  ,清朝的行政区制为省、(道、府、州)、县三级,北洋政府继承清朝的行政区制,袁世凯曾一度想推动“废省改道”,但至死未遂愿。直到民国才废道废府,改省、县(含市)、乡三级。共和国建国后,基本继承了民国时期的行政规划,为三级制。直到70年代,由于出现一些大型城市,市辖县的情况,又增设了地级,形成今天的省、地、县、乡四级别。

  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会有地级市,县级市,之分,比如江苏无锡下辖市,江阴,就是县级市,而无锡,则是地级市。

  清末以来,这撤府留县,再从县转市的百年里,演化过程多有随意和人为干涉的成份,但是依然有一些迹象可以总结,如:

  徽州府,歙县是徽州府府城,府城做下辖县,屯溪镇作区,屯溪做市名,后又改为黄山。

  你会发现,是否被人说“由一个小县城演变而来”,完全取决于你是否保留了县名做市名,比如芜湖也同样保留了县名做市名,你也可以说,芜湖是个小县城发展而来的,同样的,如果合肥称庐州市或者庐阳市,下辖合肥区,你就没法说合肥是小县城发展而来的,说到这你也应该明白,这一类的说法是多么无聊又无知,无非就是出于一些人贬损他人或者其他城市的心理,从而获得的情绪上的满足感。说白了,这种段子不过是市井没什么文化的人图嘴***的谈资,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尽量不要去学舌,因为讲出来真的是相当掉价。

  从小到大灌输的思想就是周边江浙沪富庶,安徽穷乡僻壤。高中老师曾说过安徽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出去生。老一辈就有句话叫宁往南走一天,不往北走一千。一个漳州的同学说“要饭的”这个词用闽南话说是“安徽”,好吧,无语。也确实,我们穷,我们的父老乡亲在家谋生困难得去外地做苦力打工。出去读书之后觉得南方发达地区确实好啊!繁华啊!交通便捷啊!假期回家都是从南京转高铁飞机。说实话以前从没想过毕业后要回安徽,本能的觉得回去了就是没出息。但是!

  年前参加了2019安徽省定向选调招录考试,对合肥以及安徽又有了新的认识。当时许多外省的都很想考去合肥,开始还挺纳闷的,后来觉得合肥确实还不错。而且考试省委组织部包吃包住包路费安排的十分妥当,全国各省份定向选调招录有此态度只此一家!去合肥考试看到了合肥城建和几年前相比差别巨大,省里面想要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态度也十分令人倾佩!作为安徽人,真心欣慰!也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我们经济基础薄弱,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们安徽人不比别人差在哪,连年输送大量青壮劳动力到东部省份,可安徽高压高考走出去的大学生许多也都不愿意回安徽了。其实*可悲的是普通打工的,背井离乡真的很辛苦。小的时候我也是留守儿童,父母辛苦工作辛苦攒钱,一家人很难聚到一起。可是过年回家发现初中时的许多好朋友结了婚生了小孩又把孩子丢给爸妈,自己成了厂哥厂妹,孩子再继续跟着爷爷奶奶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可怕的是代际循环。深圳的小学教师招的都是双985,拿着年薪28万的工资了,我们的下一代凭什么能赶上人家?以前我总觉得我们有山有水各方面资源都不错,怎么就那么穷呢?

  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真心希望合肥乃至安徽能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正式加入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行列

  从现在的表现来看,安徽这些年做大合肥的措施是正确的。近期已经从无锡和徐州有一些企业总部搬到了合肥,好趋势。

  万里长征*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与江浙沪差距还是巨大,既然加入了长三角,必须对得起这个定位。继续努力。

  再补充一点,合肥县当年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小,合肥的城墙17华里(西安城墙13公里),是安徽*长。太平天国对皖南伤害太大,安庆1850年640万人,1865年只有240万,到去年安庆+枞阳人口也没有超过640万。宁国府人口则直接从400万减少到20多万。

  安徽当年有条件做省会的除了合肥也就是蚌埠,安庆芜湖地理位置太偏,不适合做省会。庐州府明清时期赋税及粮食产量就处于安徽前列。既然选择合肥做省会,就不要再纠结谁做省会的问题。

  安徽穷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一个大城市。没有拿的出手的城市,政策什么的都不要想分一杯羹。合肥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国家级的政策落地,比如国家科学中心,卫计委的中部医疗预防中心,中国食品安全研究院,世界制造业大会以及半导体产业基金对长鑫的投资。这些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当年不惜一切代价接受中科大,半导体行业积累,这些不会轮到合肥。

  说合肥吸血,看看现在合肥的主导产业哪个是吸血来的。京东方是当年砸锅卖铁赌上合肥家产投资了一百多亿招来的,然后良性循环,彩虹,康宁等等全产业链搞定;联想电脑是老乡愿意投资,从谈判到开工十几天效率让杨元庆震惊;江淮汽车是合肥拖拉机厂发展来的,自身积累雄厚,才能得到与大众合资的机会,;家电是把自己的美菱荣事达卖掉之后招来的,惠而浦总部研发中心从上海搬到合肥是合肥把荣事达合肥三洋卖给惠而浦换来的;中铁四局是从其他省份搬来的;人民银行工农中建交人保等20几个银行保险的后台中心是招商来的;半导体是面板产业上大赚(合肥政府是京东方第三大股东)以及土地增值赚的钱投资的。这些主导产业哪一个是吸兄弟城市的血?

  没有大城市什么后果?被外省城市吸血。省内城市消费都去外省,多少资金外流?合肥房价上涨都是害处?不一定。房价不动的话省内购房资金流向南京杭州,进一步资金外流。并且给合肥政府提供丰富的资金进行进一步的产业投资以及市政建设。而且,合肥市区房价不过2万,与南京杭州的4-5万还是低不少。当然房价高却有许多问题就不赘述。

  合肥发展到现在是抓住了两次重大的机遇,一是接受善待科大,一是当年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做大省会现在是趋势,成都武汉不说,强省山东江苏现在也在积极做大省会首位度。

  合肥发展也对得起全省的支持。基本上各项经济指标都在20名左右,比21世纪初的七八十名进位不少。合肥发展好了,自然可以反哺安徽其他城市。科技中心带上芜湖蚌埠,前不久400多亿的OLED项目有一部分放在了六安,合肥在阜阳的产业园提供资金技术干部,带动了阜阳的发展。

  安徽现在的发展进入了比较良性的循环。合肥可以反哺安徽,有一些国家级的政策开始给了安徽,高新企业数量全国第七,远远高于GDP,量子通信核聚变这样的未来战略地位的研究与产业安徽也能分一杯羹。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自从毕业后经历工作,买房开始关注经济,关注和工作相关的产业,对家乡有了更客观的了解,自己也从原来的心比天高,崇洋(江浙沪)黑肥,变得客观理性。

  我觉得五到十年合肥综合实力在全国二十左右是没什么问题的,其实现在各种榜单中合肥已经在二十左右了,少数前十。gdp是在25,三四年左右过万亿应该也没问题,五到十年差不多也有可能二十左右,如果所谓的高端产业能变现,能进前二十?

  毕业做的码农,合肥互联网产业不行,但是毕竟省会,敲个代码找个工作还是没问题的,工资在合肥中等偏上,互联网产业应该不会为合肥贡献多少潜力了,其实互联网红利也差不多结束了,这也是我转行的一个原因,讯飞应该不能算互联网公司,ToC做的太垃圾。

  去年转的汽车,了解到合肥经常宣传的江淮也不咋样,期待江淮大众做起来能回家,希望也是渺茫,合肥在互联网和汽车行业有点类似,有不小的公司,但都不大不强,但是相对互联网,应该汽车行业能为合肥贡献一点潜力,江淮是死不了的,死不了合肥这个产业还是有可能做大的,毕竟合肥工业立市,宣传语里也有新能源产业。其实每年汽车产量合肥也能排个十几名的,有些城市连汽车产业都没有,但是汽车行业利润率不高,做不大活得不会很好,合肥汽车产业以后也不会做的多好。对了,合肥还有家做能源电池的,国轩,好像不错。

  然后是人工智能,背靠科大,有讯飞,还有各种科研机构,合肥这块挺强的,科教城市嘛,各种榜单前十差不多,这块潜力不知道能不能变现,如果能变现,合肥天花板能高一点,冲到前二十?

  这两年家乡让我感受*深的还是制造业做的比较好,显示器半导体产业布局的不错,能容纳很多就业人口,以后去江浙沪打工的安徽老乡就不用背井离乡了,这也是做大省会的一个原因。长鑫*近也量产了,半导体行业潜力开始变现。

  综上,合肥目前看来比较靠谱的潜力变现牌就是制造业,显示器,半导体,家电等,人工智能,新能源有布局,能不能发展起来不好说,但是优于部分省会,还有金融,医药,轨道交通什么的都有布局,但是应该都不大,主要的省会应该都有这些产业,合肥没有优势。随着做大省会,合肥各方面肯定都会发展一点,补一些短板,做好一些优势产业,所以我觉得合肥可见的潜力就是综合实力二十左右,能不能突破前二十就看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了,或者人口持续流入,能有一千万人口,不过我觉得不可能,合肥不是郑州也不是杭州。

  吐槽一下说合肥房价高的,我毕业那会也觉得合肥工资低房价高,然后和我妈说合肥真穷,然后就跑南京杭州期待月薪过万了。但是走了一遍杭州南京,发现合肥房价只有杭州南京的一半甚至不到,工资也高不到哪去,高五千可能有,但我觉得只有一部分行业,但是对于房价和生活成本来说,很容易就抵消了,难道对大城市的美好憧憬了能当饭吃,能给妻儿安全感?但是在这些城市发展的上限可能高点,但也只属于金字塔上面那一小部分人吧。

  其实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在一个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生活成本不太高,有工作机会,交通便利,环境不错,教育医疗也不错,就比较适合生活了,省会基本上能平衡上面的每个指标,对于我来说,合肥20左右的可见潜力,加上合肥对自己城市的定位,工业和科教,工作机会和教育资源相对友好,算是既能安放肉身又能安放理想。这个回答里有很多以偏概全,主观偏见的回答,其实我写这个回答的目的是想让一些身在异乡的安徽人能客观的了解下自己的省会,江浙沪固然有好的地方,但是打拼的太累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有个适合的地方能让自己过得舒适的时候就去接纳她。客观点,合肥综合实力长三角前六,全国二十是可以有的。

  大蚌埠的来回答一下,合肥在我以前的的印象里就是安徽的省会,从小也都知道安徽是个穷省,并没有对合肥有多大的兴趣。

  上了大学以后由于我爸单位搬迁,我们家也定在这里了。比起蚌埠合肥当然是高大上的,*主要的是,南边人确实比北边人爱干净多了,街道,马路公交车确实挺干净整洁的,城市绿化也可以,这是没得黑。由于我对这里还不怎么熟悉,也不是在这长大的,所以不算有什么感情。年初没事带大学同学逛了逛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博物馆,地质博物馆什么的,突然觉得合肥有点大城市的样子。毕竟都是新馆,规模宏大,建筑也大气,那一片靠近巢湖环境也好。作为安徽人带着外地的同学在合肥旅游,觉得我们省会也不是很差。如果不是房价飞涨,幸福城市的名头*对当得。

  *近发现芜湖啦,安庆啦,包括我大蚌埠,阜阳的孩纸对合肥确实印象不好吧,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来过合肥,只是听家里的长辈或者学校的老师有意无意的吐槽了一下合肥。其实就跟我们初中高中喜欢做愤青喷政府差不多,作为一个大省,如果说出去连一个别人能叫出名字的城市都没有,那是整个省的失败。合肥不说发展有多么好,起码*近明显的明星来的多了,演唱会也多了,不是说适不适合追星,而是意味着起码有人觉得在安徽这一块需要宣传,其他地方追星的粉丝也会觉得合肥是有存在感的。一个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需要存在感的吧,不然没人才愿意来,没企业愿意来。合肥确实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要想整个安徽发展起来,还要每个安徽人团结一心。我觉得每个城市都有在发展,城际铁路不久都要在省内的城市连起来了,大家不要做无谓的争斗。尽量在省内贡献力量吧,安徽人才很多很多但是没有几个愿意留在这的。这是*大的遗憾!*一次回答,也算啰啰嗦嗦一大堆,见谅了!

  我个人本科在合肥念书,毕业后在合肥工作,念书时读的商科,毕业后做的投资,对合肥本地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关注和比较了解的。

  首先来说为什么合肥潜力很大,这方面有很多原因,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几点:1、科大、中科院、中电科三十八所、十六所、八所等优质的教学与科研单位,他们为合肥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与智力支持;2、合肥在高科技关键产业的布局较为领先,比如半导体、显示产业等。这点很多人可能看不明白,但是我说出企业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会很清楚,比如京东方为代表的显示产业;以联发科、长鑫、晶合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以及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语音产业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产业布局目前来看仍然是非常超前的,而且现在的产业集聚效应非常明显,一旦集聚起来,留给其他城市的机会基本就没有了。3、政策。目前安徽省集中力量发展合肥,所以省内的优惠政策不必多说,全国来看,安徽作为中部省份,得到的优惠政策也相当丰厚,举一个*近刚发生的例子,合肥高新区刚被国家认定为世界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而国内其他的世界级高科技园区包括上海张江和北京中关村。4、较低的房价。相较于南京,合肥的房价也是很低的,这对于吸引人才回流非常重要。

  15年年中,几个在外地读研,浪了一圈的的同学纷纷表示合肥还是挺不错的,都有毕业后回合肥的打算。然后15年末16年初,合肥房价直接翻了一倍,涨幅全球*一。。。。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说以后存在很多变数,就目前而言,合肥发展前景挺好,但如果一旦房价再次启动上涨,我很难说合肥有什么潜力能支撑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之前投资时曾遇到一个科大留美毕业后回合肥创业的博士,向我们哭诉,合肥房价过高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跟成都那边相比已经没什么优势,不是考虑到这边IC产业链比较完善的话他们可能会前往成都,这可是*不差钱的芯片设计领域的创业企业负责人对我亲口说的,高房价对合肥发展潜力的透支可见一斑。

  在合肥GDP冲刺万亿之时,合肥都市圈也迎来了新动向。3月13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了《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19-2025年)》,这是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下的一份具体规划。

  有人将这次规划视为合肥向西,推动都市圈发展的一大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六安的经济发展不比芜湖、马鞍山等合肥东面城市,2019年六安GDP仅在一千亿元量级。

  为何合肥选择向西迈步?即将步入万亿俱乐部的合肥,又会如何带动都市圈发展?

  2019年,全国实行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改革,一些城市在缩水,合肥反而上涨。修订前,2018年合肥GDP尚未突破8000亿,显得不太起眼。而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2018年合肥市GDP为8605.1亿元,2019年更是达9409.4亿元。

  全国来看,目前已有17个万亿城市,另有7个城市2019年GDP达到9300亿以上(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按照近年来城市GDP增速区间6%至8%计算,他们均有望在2020年突破万亿大关。这当中,合肥以微弱之势高于福州、南通,以及西安。

  如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所言,GDP超过万亿,意味着城市的区域带动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在此时讨论以合肥为核心的都市圈协同,显得更名正言顺。

  2019年年底,在审议《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时,安徽方面提出“加快合肥都市圈同城化步伐,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和支撑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今年2月,该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代表合肥都市圈进入新的推进阶段。其中,梳理谋划了上百个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总投资6242.1亿元。

  在都市圈的各方向上有合芜、合马、合滁、合六、合淮蚌等多条发展带。3月13日,《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率先由安徽发改委发布,合肥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也因此向西面的六安市先跨出一步。

  而此次规划中还将进一步提升两城间交通便利度。《规划》中的综合交通枢纽重点项目就包括了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合肥—六安—金寨市 域(郊)铁路。

  其中,合肥-六安-金寨市郊铁路正式列入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预计2022年1月建成运营通车。未来,合肥与六安之间将可能形成类似于广州和佛山、上海和昆山的轨交同城化格局。

  目前,合六经济走廊划定的面积占六安、合肥两市的43.5%,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 3 家 、省级9家,包括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等等,汇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例如京东方、科大讯飞、晶澳太阳能。另外,还加持了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先进光源、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已规划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因此,合六经济走廊的定位之一就是新兴产业聚集地。目标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左右,“打造一批卡不住、拆不散、搬不走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建成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实际上,西面的合六经济走廊也被安徽视为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引擎之一。《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合六经济走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合肥都市圈平均水平”。

  而合肥东面相邻的三座城市芜湖、滁州、马鞍山经济总量在省内分别居第2、3、6位,2019年芜湖GDP已超3500亿,滁州和马鞍山也都超过2000亿。为何合肥不率先在交通同城化上进一步推动与以上三市的接轨?

  从合肥内部来看,合肥是小马拉大车,市辖区较小,四面基本由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巢湖市(县级市)包围。而肥西县不仅是全省经济*强县,其地形相较而言呈东西窄的长条型,横穿肥西修建轨道的成本更可控。同时,合肥市区内部的经济重心,如高新区也在西面板块。

  从合肥外部来看,芜湖、滁州、马鞍山夹在南京与合肥之间。尽管,芜滁马都是合肥都市圈成员,但早在2001年,芜滁马三市就曾与江苏南京、镇江、扬州一起首度就“南京都市圈”建立和发展问题进行研讨,是南京都市圈的首批成员。

  当下,南京在新建的轨交S4号线(宁滁线)将延伸至滁州,马鞍山、芜湖也在推动与南京地铁对接。就在3月,马鞍山宣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力度推进“宁马都市圈城际铁路(马鞍山段)PPP项目”。同时,马鞍山2020年重点任务10条措施中,有9条都和紧密对接南京有关。

  一句老话是“人靠脚投票”,在都市圈协同中,城市靠实际项目投票。合肥都市圈东部芜滁马三市明显更被南京吸引。合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有明曾表示:

  与周边的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等相比,合肥都市圈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不足、 发展不均衡、内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接下来,合肥都市圈建设的一大重点正是“强化创新引领,推进产业升级”。杨有明表示,将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大创新主平台为载体,发挥合肥辐射带动作用。

  合六经济走廊之外,合滁、 合芜马、合淮等产业发展带仍是合肥都市圈产业链联动的重要抓手。眼下,合肥到滁州、马鞍山、芜湖尚未开通高铁动车直达,但都已在路上。

  城市间的发展不能简单地靠划定区域,通过“拉郎配”的方式建立。未来几年,随着合肥都市圈内交通脉搏连通,各项要素加速流动,合肥是否可能让东部“小弟”收心?

  不请自来,在我看来如何定义一个城市未来的潜力,也许应该考虑一点,人们对这个城市未来的期许是什么。如果合肥要对标同区域的南京,对标中部的两大国家中心城市武汉,郑州,或者中部强省会长沙,那么我想,这个期许在可见的将来没有可能兑现;但如果合肥的目标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国家的产业布局里发挥出自己的相应优势,那么合肥已经做得很好了

  知乎是一个寻求知识分享的地方,因此在对一个城市进行评价的时候还是要力求客观,有些不中听的话该说还是要说。所以我还是以泼冷水开始我的答案吧

  。国家在前一阵刚刚通过了江苏省营建高铁的一系列计划,其中包括了宁滁蚌亳城际(滁州,蚌埠,亳州),包括了宁宣黄高铁(宣城,黄山),也包括了宁淮城际(过安徽天长市);除此之外,南京地铁的宁滁线已经开工,宁马(入马鞍山),宁和(入和县)也是未来的规划——如果包括已有的京沪高铁安徽段(宿州,蚌埠,滁州)以及宁安高铁(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甚至已有的宁合客运专线,整个安徽(包括合肥自己)其实都已经处于南京高铁网的放射下,而不是合肥。同样的,南京都市圈是包括滁马芜宣的,如果不明白可以自行搜索资料>

  说得直白一点,对于滁州,天长,马鞍山,和县,芜湖,宣城等地的市民来说,他们要去坐飞机,看病,进行消费等等,选择地理上更近,相应资源更加丰富的南京,也许本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于有高铁通到南京,却尚无高铁入合肥的铜池安等地来说亦然,对于蚌埠和宿州来说,去南京和去合肥差不多方便,但考虑到南京各种资源更加丰富,机会和选择更多,去南京是更优选择当然也是自然而然的。一言以蔽之,合肥的上限,在中国城市格局已经日益清晰的情况下,已经被南京锁死了(或者说,被沪苏宁杭,武汉,郑州锁死了)

  在对于省内人口的吸引上,合肥要面对的直接竞争,来自于长三角的五大强市沪苏宁杭甬(或许还应该加上无锡),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合肥无法去击败的对手,其中包括中华*一城,包括七大强新一线(苏宁杭津汉渝蓉)里的三个,和另两座新一线城市宁波和无锡——上述城市,都是2018年万亿俱乐部,及人均gdp2万美元俱乐部成员。上海区域内流动人口来源前五的城市包括合肥和芜湖;苏州包括亳州及合肥;南京包括马鞍山以及亳州,安庆;杭州包括亳州和安庆;宁波则包括亳州。相反,合肥的流动人口,3/4都是来自地级市本身的下辖县,甚至在吸引皖北亳州地区的人口方面,都远不如沪苏宁杭甬(要知道合肥距离亳州比上述城市都近)

  某种程度上合肥-南京,与长沙-武汉存在某种类似性,但又不完全如此。在同一区位里,前者的实力都不足以同后者(均为强新一线)分庭抗礼,然而,

  长沙的实力虽然没有强到同武汉分庭抗礼,但是却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留住省内的资源,从而不至于沦为武汉的附庸,尤其是,长沙能够紧紧拥抱湘潭和株洲,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都市圈——相比之下,合肥既没有同南京分庭抗礼的实力,亦难以阻止省内人才和资源流向南京(或者说长三角现在的几大强市),因此在生态位上,长沙还是要远远优于合肥

  。不过话说回来了,如果滁马芜宣,铜池安,包括蚌埠宿州等地,跟着南京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

  要讨论合肥的潜力,就要考虑这座城市在产业结构布局里的优劣,因为如前所述,在地缘上其实庐州城已经是处于明显下风了(高铁相比南京其实也是劣势,机场18年将将过1100万的客流量在全国省会里也是排名很低的之一),但是在产业领域,合肥的确有独到之处,这也保证城市本身能够发挥独特的价值

  1.作为国家三大科学中心之一,具备较为出色的科技研发能力,主要是两块,一块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另一块则是应用科技的研发,而互联网科技则相对较为短板

  2.合肥的制造业占经济比重较高,目前是一个二产主导的城市,二产占gdp比重约占一半,这也意味着在国内省会及以上城市里,合肥的三产是相对不够发达的(当然,安徽卫视很不错,是四大卫视之外*优秀的卫视之一了)

  3.相比同区位(长三角,中部)的其他主要城市,合肥的商业相比之下不够发达,也似乎缺乏一些能够宣传城市形象的爆点(对比下能够轻易找到爆点的沪苏宁杭,武汉长沙),或许在未来合肥不断涌现科技成就的时候,这会成为一种爆点,但是这种爆点可能更多只能吸引一类人群(科学研究,科技研发从业者)

  凡是综合型大城,不仅要保证人口的数量,同时也要有人口的多元化程度,即能否吸引全国各地的,不同行业的大量人口(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短期旅行,长期就业生活。上海不必多说,苏宁杭也是这方面非常优秀的综合型大城——相比之下,合肥具备吸纳国内和国际优秀科研人才的能力,因此因此合肥在科学中心方面的前景我非常看好,但是合肥却缺乏吸纳全国范围内其他产业人才的能力(甚至如前所述,对省内的吸引力都显得不够),因此在多元化发展,这个早就综合型大城的必要条件上,合肥的短板很难补齐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经济总量排行榜上,合肥从一度全国将近100名,上升到如今的全国25名左右,蹿升速度在改革开放以来仅次于改开的旗帜城市深圳,合肥在诸多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已经殊为不易。可以说,从这30年来说,合肥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格局的某种破局者,如今的经济体量,已经与福州,济南(未并吞莱芜前),大连和烟台等城市等量齐观

  不过在我看来,合肥目前的状态,或许已经是其在城市格局里的极限位置了,未来可能也会随着其他一些城市的复苏和快速发展,而在经济体量上逐渐退回到30名左右,但庐州城有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研发这两张具有独特优势的牌打,也不会在城市格局里真的有多么大的倒退。合肥因为某些先天不足而很难同一些强市攀比,但是如果能够做好自己,而不是一味追求综合型大城的定位,相信在不断自我优化的前提下也会逐渐比自己现在更好

  合肥目前主要的产业基本是政府引导,而且都处于制造业的前沿。比如面板产业,比如半导体产业。面板产业基本是京东方主要的几条产线代线已经投产,这个为合肥大大小小带来很多下游供应商及其他产业配套的支持,(比如供应商康宁员工基本把合肥几个传统的五星酒店套房或者其他房间给包了)再比如半导体,荷兰阿斯麦也在合肥有分公司,主要服务半导体母公司。反正南京前沿产业也就一个台积电跟合肥类比,所以之前虽然很落后,但是往后几年应该起来很快。

  合肥的短板,人口素质(这个比较很简单,来南京开车跟合肥开车就能体验的出来,只是举个例,其他不赘述)。

  城市规划及人文底蕴,一个省会,你会发现竟然找不到什么好的景点(不要拿三河古镇来忽悠外地人,太水了)

  城市规划是我见过的*差的一个城市,根本看不出规划者的想法,为了城际线,把小区楼建设成超高层真是很“土”的一种操作。(天鹅湖周边稍微好些)

  还有就是南京对合肥及皖南地区的吸虹作用(有点看不起南京,一个江南城市做着北京做的事情)

  反正相比合肥之前,5年之后,合肥的区位度及知名度会提高很多。个人观点,理性讨论。

  这个帖子前前后后看了好多次都没评论,实在忍不住了,我要开始骂人了。就有人那么喜欢舔南京,舔苏南,舔浙江,舔上海,人家歧视你安徽人都到什么地步了还在舔,无话可说,一句话,这几个地区除了极少部分高素质群体,提起安徽多多少少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40岁以上的人更严重。部分人一有这类帖子就以黑合肥为乐,这些人一半省内人,一半省外人。先说省内人,我直接说结论,省会放在合肥是*好的决定,其次是蚌埠和安庆,其他城市*无可能,而恰巧当年决策的领导们基于多方综合考虑,选择了合肥,我就不明白就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比政策制定者看的高看的远,你不服你找他们去,天天黑合肥跟无脑喷有什么区别。再说省外人,省外黑合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你穷,还有随之而来的素质低,可不是吗,综合素质跟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受教育程度又跟经济水平直接挂钩,而你们*喜欢的就是到那几个经济水平全国前列的地方去,你素质不低谁低,合肥穷,安徽穷,哪里都穷,安徽人都是打工的小偷要饭的,看不起你还需要理由吗。试想一下,当年把省会放在皖南,皖北只会比现在更差,安徽人在外的名声就是更穷,更被人看不起,你皖南经济好点能好到哪儿去?你出来身上的标签就是安徽人,别人管你是皖南吗?鲁东湘北经济好过省内一大截,你说你是山东人湖南人,别人会问你是鲁东人还是湘北人吗?你以为你是苏南粤南吗?

  这个帖子里有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一个观点说安徽就是缩略版的中国,说的太对了,东西南北文化差异极大,穷成那样了还窝里横,出省就像出国,一边吃着外地饭一边骂自己祖国辣鸡,祖国的首府更垃圾,别人会同情你可怜你吗,做梦吧别人只会觉得安徽人沙币,是的,不是觉得你煞笔,是觉得安徽人沙币。在外地上学,发现*搞不起来老乡会的就是安徽江苏,为啥我不说江苏是缩略版中国?因为人家*差劲的地方拎出来也不差,这不是中国,而安徽*差的地方直***全国*差,*好的合肥出了省也是被轮的命,这才是过去几十年*真实的中国。

  第二个我非常认同的观点是关于本帖主旨的,合肥潜力*近15年上限长沙,郑州武汉南京就别想了,认清自己*重要,但是更长时间的事谁也说不准,你问我合肥未来有没有可能超过南京?我会告诉你,有,怎么没有可能?100多年前我们的祖辈还留着辫子呢,科技爆发的年代,万事皆有可能,合肥在经济上超过南京*不是不可想象的事,但你要是天天出去说合肥好厉害,要超过南京了,我会骂你一声沙币。有人喷三家分巢,我就奇了怪了,合肥这个城市,没景观,没美食,没特色,拼了老命搞滨湖城市给自己弄点特色,就那么遭人恨?三家分巢哪家不是笑弯了腰?你跟我说巢湖人不开心,说实话我只在网上看到过巢湖人不开心,现实中没见到,含山人无所谓,人家本来也都是去南京,你并不并没一毛钱影响,庐江人民被并到合肥睡觉都要偷着笑,巢湖市区现在所有工资制度标准按照合肥的来,你跟我说巢湖人民不开心?

  再说城市对比,现在合肥市GDP全国排24,为什么我感觉提起合肥就仿佛是来到了老少边穷地区?要我说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历史积淀不够,底蕴差,再加上辐射人口少,导致了很多人对合肥的印象都停留在十年二十年之前,这个没办法,国人就这么点见识,认识一个城市都是靠名声,不看名声的也不会上网跟你吵架。真正能够客观评价的人少之又少,合肥就是一个慢慢发展的小城,是我和我身边人的基本共识,吹合肥怎么怎么样的人我只在网上见过,多大能耐干多大的事,清醒的人不会天天出去招黑,自己搞自己的得了呗,你要问合肥有没有梦想,那肯定是有的,但是说了没人信吧,没准别人还要骂你沙币,说你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所以我特别喜欢《中国合伙人》里面孟晓骏的话:只有你站在纳斯达克敲钟的那一刻,别人长久以来的成见才会松动。只有你强大了,别人才会看到到你。

  还有*受不了的就是天天说合肥耽误了科大,说了多少遍科大是捡的,转了一大圈没人要才来合肥的,这么多年可着劲儿养活,合肥从没亏待过科大,人科大都没说什么,你们倒嫌弃这个嫌弃那个了?当年是谁拖累谁这么快就忘了,历史就不能给愿意付出的城市一点善意吗?真要借助发达地区资源那苏州深圳研究院不都搞起来了吗?要我说百分之七十是嫉妒,我还真信了你有家国情怀国仇民恨,见不得一所*级学府被一个辣鸡城市拖累?中科大搬去北京就是中科院大学水平,搬去上海就是交大水平,还真能成了加州理工?

  利益相关,安徽人,非皖南非皖北,打小合肥上学,国内一二线基本都去过,长期待过武汉南京成都和上海,这些城市都比合肥强,但都不是我的家。

  非合肥人,老家安徽淮南寿县,在一个小镇上,靠近长丰县,目前在魔都,工作已有三年。

  10年到合肥读的高中,在科学岛。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下,那个小岛靠近董铺水库,大小科研机构林立,国际有名的人造小太阳诞生地就在那里,每天有科大的固定班车来回接送来这上班的人。看到很多人谈论合肥互联网行业不多,不重视科技,销售偏多,相较于北上广深、成都来说确实。但是互联网不完全等于科技。说实话我觉得合肥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城市,本人目前专注网络安全这块,随便百度了合肥&&网络安全,就看到了政府的相关支持页面。近些年也听到很多合肥对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相关政策。我只能说,给合肥一定时间,相关的产业布局完善成熟之后,我们再重新评论合肥到底是不是打科技牌的。

  房价确实是涨的很快。我记得在我读初一的时候,那时候我家在明发商业广场订的房,3200左右。高中时*多听到也就是涨到8000,但是到了近几年,涨的不是一般的迅速。我一度认为这不太合理,但是高一看到的学校外的世界和高三看到的,变化太大,到处都在建设。我就明白,合肥这是真的要发展了,就包括离开大学到上海这些年,经常也能听到上海的同事聊到合肥。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不会在上海买房,就算有钱也不会在这买。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的房价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们对房子的需求。说白了,不值。我也不再相信上海的房价还能往哪里再涨上去。相对的来说,*近合肥建地铁,拉人才,搞建设非常迅速,我反而相信合肥的房价还有升值空间,对我们将来要回合肥的人来说再好不过。但是*近几年是不会回去的,因为毕竟还是需要在魔都继续学习,这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等机会成熟,我会回合肥发展的,只是时间问题。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0551cf.com/index.php/post/1067.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