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admin8个月前 (09-16)未命名101

  声明:,,,。详情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安徽省、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为共建主体,合肥市、合肥工业大学为承建主体,省内外骨干企业为协同创建主体。确立优先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制造工艺、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与产品4大重点领域及平台,优先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研究中心、产品检测分析服务中心、产品设计服务中心和公共计算服务中心等4大公共技术研发服务中心。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STITUTE OF HFUT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选址位于合肥高新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内,西临石莲南路,南临柏堰湾路,北临习友路,东临创新大道

  2014年4月25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启动仪式在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举行,这是高新区继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之后,引进建设的又一高端协同创新平台,整个项目由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计划用4-5年建成。

  包括高端数控机床、3D打印、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现代显示及新能源汽车方向。

  依托合肥工业大学三维打印与激光再制造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联合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依托安徽会合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等,研发汽车车身点焊、DCT自动变速箱生产线等成套装备,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包括多平台高节拍车身柔性焊装自动化生产线的整线工艺规划技术,重载、高精度、高速输送技术,高节拍、高柔性车身闭合件柔性制造单元关键技术以及整线集成控制技术等,形成高速重载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等技术标准,实现产业化替代进口;研发柔性关节式坐标测量机测试开发平台、标定试验平台,开发系列高端高速工业相机、精密光学传感器件等,实现了自制标准的标定技术,为高端装备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新型液晶材料及器件关键技术、自由立体显示产业化关键技术、大尺寸体积式真三维显示技术、高效节能液晶显示技术、LED背光源动态调试技术、新型微波功率器件等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为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1)材料的近净成形。依托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锻先进锻压与成形装备技术研究院,开展等温精密成形和精密挤压,进行大型关键受力构件局部加载精密成形技术和镁合金机匣等温精密成形技术的研究;错距旋压工舟匙艺及其计算机模拟应用的研究;大型关键受力构件局部加载精密成形技术;带内筋的筒形件滚珠旋压成形的数值模拟的研究等。

  依托合肥工业大学情感计算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等,围绕情感计算和先进智能机器人开展研发工作,整合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现有优势技术,解决情感计算与评估、智能机器的开发和应用等关键技术,发掘仿生机器人的智能化的研发价值链,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服务机器人的新工艺,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的技术标准,实现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

  开展与智能制造技术产业配套的关键设备、新器件、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等的研发,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三基)等基础制造能力,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以及成套装备中的关键设备,加快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设备和关键部件依靠进口的问题。通过不断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优先发展轴承、精密交流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精密泵阀元件、精密气动元件、精密测试装置、多场环境传感器等核心基础部件与产品。

  建设面向智能制造技术产品的检测与质量评定公共服务平台,力争成为服务于全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检测分析中心,为科技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成果、关键零部件、产品性能的检测与质量评定服务。

  建设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产品设计服务中心,力争成为全国智能制造产品及核心零部件的设计服务中心。面向产品开发与国内外市场需求,提供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开发的工业设计服务。

  建设面向智能制造技术的公共计算服务平台,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产品性能分析与******、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分析、模具设计以及电磁场模拟等支持服务,力争成为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公共计算服务中心。

  在研究院建设过程中,将合肥工业大学已有的仪器设备与需新购置仪器设备进行统筹规划,避免重复采购。

  按照“省部合作、市校共建、企业协同”原则,以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为动力,以“政府资金引导、政产学研合作、全球资源汇集、创新基地打造、开放平台搭建”为主要手段,以集聚创新人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按照“1447”建设思路,即围绕“提升智能制造产业竞争优势”一条主线,主攻“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制造工艺、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智能信息产品”四大领域,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检测分析服务中心、产品设计服务中心、公共计算服务中心”四个中心,形成“人才培养引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质量检测评定、产品设计服务、公共计算平台、产业发展智库”等七大功能。

  坚持高位起点原则。研究院密切跟踪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着力整合全球资源,不局限于省市校现有资源条件,为全省制造企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引进、培养人才和核心团队服务,实现技术引领。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牢固树立“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院理念,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坚决杜*体制回归,形成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研究院核心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层人员相对稳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流动、退出机制。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强化与产业界紧密互动,建立与企业共建共享研发平台的机制,按照公益性、准企业化运行,前期主要依靠政府、企业的投资及学校自筹资金,5年内提供成本服务。后期逐步增强研究院的造血功能,过渡到依靠技术转移、产业化后的回馈,实现自主经营、自主发展的运行目标。

  坚持全面开放原则。创新对外开放合作机制,发挥国际科技合作机构及校友资源优势,广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建设成为全面开放的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

  研究院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本土企业,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学科建设”为宗旨,建成“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全国”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成果培育与转化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流的新型产业研究院,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引擎、具有国际影响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到2017年在人才引育上,引进、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20个,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100名,年培养产业急需硕士、博士600名。

  到2020年培养产业急需硕士、博士1000人以上;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200人以上。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0551cf.com/index.php/post/1061.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